临沂朱张桥小学
  • 学校首页
  • 学校简介
  • 校园风采
  • 学校资讯
  • 学校动态
  • 校本课程
  • 教师风采
  • 校本资源
  • 班级园地

临沂朱张桥小学简史

作者:admin 发表时间:2017-04-17 18:50:09 浏览:2746

临沂朱张桥小学简史

       临沂朱张桥小学,前身为1935年临沂县第二行政区区立朱张桥初级小学,时任校长田中莪,地址不详,后于1949年迁到村东南角一农户宅子里,设两个教学班,教师三名。1951年迁往村东北角宋云腾宅子,设三个教学班。1958年迁往西河北村,1960年迁回原处,1965年迁往大河北村东部砖厂。1971年招收初中班,其间各大队相继成立队办小学。19775月迁往二大队桥东路南,称朱张桥联中,校长杜丙省,主任田国相,下辖9处小学。1982年改队建村,各小学命名各村小。19883月联中、小学分开,学区在朱张桥西北村小学办公,校址在朱张桥西北村村西头,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,是1985年校舍改造实行“六配套”工程的新建学校。杜丙省任校长,王才三任主任,所辖9处村小,34个教学班级,在校学生1235人,教师46人,其中民师35人。1988年暑假撤销一村、三村小学,分别并入河北小学和二村小学。

       19898月,杜丙省校长调往中心小学,王才三任校长,下辖7处小学,34个教学班级,在校学生1318人,教职工42人。

       19928月,王才三调往中心小学任总务主任,姜志安任校长,杨建国任主任,三村小学分出,一村小学分出。学区下辖9处村小,38个教学班,在校学生1325人,教师45人。

1995年“两基”验收检查,学区小学增建教学楼一座,建筑面积1018平方米。其间各校都增建校舍,总投资达到90余万元,配备教学仪器10000余件,价值近10万元。所辖9处村小5处被评为区级规范化学校,1处被评为市级五好村小。

       19973月,由于朱张桥学区自然村多,为了便于管理,提高教育教学质量,上级将朱张桥学区分为朱张桥学区和朱张桥河北学区。朱张桥学区下辖朱张桥二村、三村、四村、焦沂庄、官战湖五处小学,宋振选任校长,杜宝芳为教导主任,共有教学班32个,教师37人,在校学生1127人,教师学历达标率100%

       20018月,为适应新形势,便于管理,提高教育教学质量,朱张桥学区下辖五个村集资80余万元,在朱张桥西南村村西建综合楼一座,20025月,朱张桥学区下辖五处村小全部搬迁新校,学校更名为临沂市罗庄区罗庄街道第四小学,宋振选任校长,宋振明任教导主任。学校占地16900平方米,建筑面积2370平方米,各室齐全。共有16个教学班,25名教师,在校学生750人,教师专科以上学历20人,中级职称13人。对校园进行美化绿化,建起了学校小卖部、简易伙房,平整操场跑道。购置电脑、打印机等各类教学办公仪器,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。有一人获区级优秀教学奖,十人撰写的论文获省市区一二等奖。

       20038月,宋振选调任罗庄街道第三小学任校长,张西军由第五小学调来任校长,有14个教学班,教师24人,在校学生570人。学校进一步加大力度,多方筹措资金,调整学校布局,美化学校。教育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,三人获山东省教科研成果奖,五人获区级论文一二等奖。2004年,学校被评为“罗庄区规范化学校”、“办事处少先队红旗单位”。

       20058月,汪思栋任校长。有13个教学班,教师24人,在校学生479人,中级职称21人。学校更换草坪2050平方米,增购电脑、打印机、教学仪器、图书等,价值15万余元。一人获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科研成果奖,三人获山东省教科研成果奖,二人获罗庄区优秀教学奖,四人获区级论文一二等奖。2006年,学校被临沂市命名为“临沂市花园式单位”。

       200612月,学校被评为“临沂市规范化学校”。

       20078,学校扩大办学规模,建立幼教部,宋振宣由罗庄办事处第三小学调来任校长。

       2009年学校由临沂市统一更名为“临沂朱张桥小学”。

       2010年自筹资金投资5万元建校舍四间。2012年购电脑30台,花费7.5万元,粉刷教学楼,硬化操场、校园路共计21万。2013年更新教学仪器,实现信息化教学,集资40万建校舍四间。     

经由罗庄区教育体育局党委研究决定,于2014121日,学校始由罗庄区教育体育局直管,田洪省由临沂第六实验小学调来任校长。学校现有20个教学班,1080名学生,教职工59人。学校办学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。

       学校确立了“师朱张,做最好的自己”办学理念,坚持“学会做人,注重全面发展;学会做事,注重特长培养;学会合作,注重人格塑造;学会求知,注重个性养成”的育人宗旨,以“做最好的自己,铸美丽的人生”为育人目标,积极推进和美教育品牌学校的建设。